次仁塔格是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格隆村的一名木匠。这几天他的日程安排得很满。村民们即将搬进新房,需要新家具。
西藏定日村古龙村是今年6.8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村之一,30多户搬迁家庭正在等待搬进新家。新房现已竣工,各家各户都在期待着新的生活。次仁塔格正忙着为这所房子做橱柜,为那所房子做衣柜。
次仁塔格清楚地记得今年1月份定日县发生地震的情景。 “当时大家都以为新房子要好几年才能找到,没想到不到一年,一切就都建好了。”他竖起大拇指说道。
据介绍,西藏47个市、7个区共486个村庄参与灾后恢复重建。 22,000多间房屋,总面积改造310万平方米,修复加固房屋10500间,加固面积106万平方米。 “我们正在切实加强建设,让人民群众过上温暖的冬天。”日喀则市一位负责同志说。
地震重建点多、线长、面积大。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,最高海拔5300米。其特点是极度寒冷、缺氧、地质条件复杂。各参赛队伍克服重重困难,加班加点,全力完成施工任务。
在定黎县曲罗镇阔安村,人们已经搬进了新建的房屋。这里的海拔达到4300米。其人口少,地处偏远,交通不便。 “无论多么困难,我们都必须尽一切努力争取租户。”张胜 国安所长中国中铁援建的村庄灾后恢复项目表示,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,将派出具有高空作业经验、配备医疗设备和急救箱的专家到施工现场。
“我们还聘请当地人提供培训并增加就业机会。”张胜表示,该项目尽可能就地采购材料,租赁机械设备,支持区域经济发展。共有134家企业、2600余名施工管理人员、61000余名施工人员、6000余台机械参与震后重建工作。来自市、县、村的66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施工一线,吃住住工地,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,保障灾后重建。
党员干部es始终是重建第一线的主力。 8月下旬的一天,古隆村村委会主席山吉接到电话,通知他重建古隆村需要大量人员。桑杰首先安排党员干部上前线,动员更多村民,为重建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。桑杰说:“在灾后重建过程中,工人和党的干部将在必要时进行罢工。”
米玛次仁 (Mima Tsering) 是萨迦省蒲种市的党委书记。过去的六个月对他来说非常忙碌,总是为群众解决问题。
普姆老人住在村里一个贫困家庭。他家里没有孩子,也没有劳动力,因此经常需要帮助。有一天,米玛次仁看到福木坐在自家门前,一脸悲伤。四处打听后,我发现找不到人帮我搬家。
“这很简单,我来帮你吧。”中号艾玛次仁立即组织村里20多名党员帮助老人搬家,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搬家。当帕姆终于搬进新家时,她握着每个人的手,一遍又一遍地表达她的感激之情。 “这是我们党员应该做的,”米玛次仁说。
大家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。扎石广生是中国西秦乡仁达村腊子村的一名普通人。他参与了许多灾后重建项目。
地震和持续暴雨导致当地多条道路严重损坏和下陷,影响施工车辆和设备通行。扎西振声和村里的同志时刻准备着修复受损的道路。今年夏天,他在距离家几十公里的彭措林镇住了一个多月,推动道路建设。在大家的配合下,灾后重建项目顺利完成等项目已顺利完成,平措林乡人民都住上了新的、温暖的家园。扎西江赞自己的房子也需要重建,但他一点也不担心。 “一切都是用好材料制成的,精心设计,施工过程受到充分监督。我感到很安全。”
搬进新房的扎西振声非常满意,他说:“新房子很明亮,让我心里高兴极了!”